鄰期食品,你會買嗎?
發布日期:2020-01-03
發布人: 原創
瀏覽次數:2298
【近來,北京各區出現了多家進口食品折扣店,網絡上一些臨期食品app也備受關注。由于臨近保質期,原本售價不菲的進口零食,以“白菜價”出售,成了一門單獨的生意。】
近來,北京各區出現了多家進口食品折扣店,網絡上一些臨期食品app也備受關注。由于臨近保質期,原本售價不菲的進口零食,以“白菜價”出售,成了一門單獨的生意。北京晚報記者走訪多家折扣店或者折扣柜臺發現,在人流密集的地段臨期店銷量可觀。不過,有些折扣食品背后存在進貨貨源不明、來路復雜的情況。專家提醒消費者,購買臨期食品時,除了看保質期,還得關注食品的儲藏條件。對于冷鏈食品,最好不要等到臨期了才購買。法律專家建議,應該積極推動臨期食品“入法”,規范臨期食品的概念、臨界分級標準、明示告知義務等,確保商家貨源安全,讓商家、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多方做到心中有數。
現場
“白菜價”成攬客關鍵
“他們家的東西特別好吃,又便宜。”在飴食貨倉家樂福分店內,一位阿姨熟識地向店員取完自己訂購的兩盒餅干和一盒酸奶后,轉身對記者說道。據該阿姨介紹,進口食品“白菜價”,成為吸引周邊居民的關鍵,“店里還建有顧客微信群,店員常在群里發布特價商品信息,拿商場超市售價和自家的優惠價做對比,刺激顧客下單并預付款。”記者注意到,這家店的生意確實不錯,半小時內進店人數約有二十人左右。飴食貨倉國貿店的銷量則更為可觀,店員介紹稱,每天的成交單數在三百到五百之間。
此外,當記者問及是否會特別在意購買的是臨期食品時,許多居民展示出對這些進口食品的充分信任。“這是進口的,過了保質期還有三個月能用呢。”一位阿姨對記者說道。另一位帶小孩來購買零食的母親則聲稱:“就算是過期了,也一樣可以吃的,國外進口的食品質量會比較好一些,過了它的保質期,三個月內還是沒問題的。”
記者注意到,來店里的基本都是附近的居民。“我們就是靠老顧客吃飯的。”悠品食惠舊宮鎮店長說。事實上,為了更好地經營這些老顧客,多家進口食品折扣店還采取了社區電商的運營策略。“店員結算之后會將顧客拉進群,每天在群里發布特價商品信息。”據上述店長表示,目前,這家店已有三個群,共有顧客1400人左右,每天進賬三四千元。飴食貨倉家樂福分店的店長小貝也告訴記者,自己每天都要先在群里統計水果、海鮮等需求量,再進貨,“需要多少就申請多少。”
臨期水果看的多買的少
專門售賣臨期食品的電商及線下店出現之前,在超市中,臨期食品打折促銷也常見。記者來到盒馬鮮生(紅蓮店),晚上8點,超市中顧客盈門,在顯眼位置的水果“折扣專區”也迎來了饕客。小何與男友在折扣專區前挑選了好一會兒,最后拿走了一盒打7折的青提葡萄,可是沒走出多遠,小何又折回來把它放回了貨架。“仔細看葡萄上面的稈兒都蔫了,還是算了吧,也便宜不了多少錢。”這盒被小何放下的青提上貨架已10天,上面并未標注保質期。在這個折扣專區,除了青提外,還有藍莓、枇杷、梨等多種水果,它們短則已上市三四天,長則十天。盒馬工作人員告訴記者,“不同水果的保質期,也就是說貨架期,是不一樣的,藍莓是3至5天,青提是10天左右,折扣專區放的很多水果已快要到了最長貨架期,如果今晚賣不出去就得下架了。”
在水果折扣區不遠處,冷柜中的乳品和自制食品也統統貼上了6折標簽。某品牌的風味發酵乳的有效期只剩下1天。同樣地,正在打折的花生、饅頭、面包都只剩下1天的有效期,正在打折蔬菜也已經到了貨架期的最后一天。張阿姨在放置打折食品的冷柜中一個個地拿起面包,反復尋找包裝袋上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,看到它們都只有1天就過期了,她有些失望。“記者在折扣區觀察了30分鐘,發現前來仔細挑選的顧客非常多,但真正拿走商品結賬的顧客,只有兩三位。
問題
不刻意提醒食品臨期
記者來到廣渠門內大街家樂福超市出口附近的飴食貨倉,特價,是這里的關鍵詞。記者看到,前排所有食品都貼有一個大大的爆炸型標簽,寫著促銷價格,比如蜂蜜糖30元5包。店內一旁的白板上,”今日特價“的商品寫得滿滿當當,包含麥片到零食、飲料再到食用油等。不過,雖然店員聲稱店里商品的折扣力度通常在一到五折,但并不會直接標出具體折扣,以店內熱賣的印尼羅馬洛牌椰香餅干為例,僅寫為30元4包。而記者查詢后發現,同款非臨期商品在淘寶上價格為19.9元2包,實際折扣只有七五折左右。記者在走訪中發現,該店店員面對新來的顧客,并不會刻意地提醒店里商品是臨期食品。類似避而不談的情況,也出現在飴食貨倉國貿分店、悠品食惠舊宮鎮分店以及豐臺區的T3進口食品折扣店上。此外,飴食貨倉家樂福店內售賣的大量食品離過保質期僅有幾天。8月13日,記者采訪時,一名店員正忙著將門口一款蘑菇口味意面醬的售價由1元1包改為1元2包,做最后的”大促銷“,因其當天恰恰是這些意面醬的過期時間。
網購食品更要小心,如果只關注低折扣就快速下單,很可能會用正價買了臨期食品。記者在”好食期“app發現,上架的一款黑芝麻蜂蜜丸,僅有1個月到期。商品下方標明,現在打1.7折,原價為236元,折后價為39元。但是,記者在售賣該品牌芝麻丸的天貓官方旗艦店發現,同樣含量的芝麻丸,目前售價為59.6元。旗艦店客服告訴記者,”這款芝麻丸的保質期為8個月,旗艦店中在售商品一般還有7個月的有效期。“也就是說”好食期“中還有一個月到期的芝麻丸,并沒有賣出所標示的1.7折。按照官方旗艦店的售價計算,這款臨期食品僅打了6.5折。
進貨渠道復雜不透明
進口食品折扣店內滿滿的臨期食品從何而來?對此,飴食貨倉國貿分店的店員對記者解釋稱,15家連鎖店由公司采購部統一進行調貨配貨,具體渠道并不清楚。而更多的商家則拒絕透露其進貨來源。
”很多大型商超會將部分臨期食品退還給供應商,以調換新貨;一些廠家產品同質化嚴重,銷路不暢,庫存也有積壓;還有的是經銷商放棄某一品牌的代理,選擇清倉。“一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,這些路徑都能成為專營臨期食品的折扣店的貨源,里面的價差利潤十分可觀。
”對于經銷商來說,庫存成本遠比食品本身成本要高。三個月內的臨期基本就是零售價的一到兩折,如果時間更近,那就更是連一折都不到,基本不會對標某具體商品的零售價,而會選擇打包成一個貨箱一個貨箱地出售。這種貨箱既有某一類產品,但眾多種類拼貨的貨箱更受這些人歡迎。“上述人士解釋稱。
記者注意到,在百度有關臨期食品主題的貼吧內,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正熱火朝天地求購、售賣批量臨期食品。”不單獨拆包賣,找老板一折打包全部收走,價格能商量。“在一賣家曬出的”×××產品處理清單“中,記者看到該清單所有商品將于9月12日過期,內含巧克力、糖果、薯片、餅干、堅果等,均為進口食品,甚至有人還四處發帖求購剛過期的食品。
專家
挑選時要關注儲藏條件
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營養與食品安全系副教授范志紅表示,保質期快到來的那一段時間,并不意味著食物不能食用或安全性下降,所以對于消費者來說,如果愿意購買,在食用時不必有心理障礙。不過,挑選臨期食品也有”門道“,消費者在關注保質期之外,還需要關注食品的儲存條件要求。”任何一個產品的保質期,都有一定的儲藏條件要求。一般來說,儲藏溫度越高,同樣一種食品的保質期越短。比如說,-18℃下能保存12個月,不等于-8℃下也能存這么長時間。冷藏食品往往并不能全程在包裝上標注的冷藏溫度下儲藏,如果是這樣,就會提前過期,比如熟食等。此外,冷凍食品包裝上都寫著-18℃下保質多少個月,實際上它并沒有辦法做到在運輸中和超市里完全保持穩定在-18℃下。因此,購買這些冷鏈食品時,不要到臨界期再買,還是買那些最新出廠的產品比較放心。反之,比如糖果、蜂蜜、糖分很高的固體飲料等等,它們放幾年實際上都不會有安全問題,因為太干了,微生物沒法繁殖。“
同時,范志紅也提醒大家,購買低價臨期食品,不一定合算。”如果一種食物的營養價值很低,多吃不利于健康,那么它打多大的折扣,買來都不合算。比如說,糖果、糕點只可偶爾食用,其中糖分或油脂過高,營養素含量太低,不能經常吃。如果因為商場打折、贈送而把它們拿回家,回家之后顯然是要吃掉的,甚至要催著家人趕緊吃。這樣就會降低全家的飲食營養質量,實際上最后反而是得不償失。因此,購買天然、優質、營養素含量高的食物,永遠是最合算的。“
北京國舜律師事務所的張律師則呼吁,”業內應積極推動臨期食品‘入法’,規范臨期食品的概念、臨界分級標準、明示告知義務等,確保商家貨源安全,讓商家、監管部門和消費者多方做到心中有數。“
(來源:北京晚報 作者: 袁璐 謝宇航 胡少華)